和妹妹一起报名成为了第三届新加坡福建文化节的展览中的exhibition seater,就是所谓的哨兵吧。。今年的主题是“阮的学堂——新加坡福建人办学教育展”,主要是解说从展示十九世纪末开始,由中国南来的福建先祖们如何骈手胝足办好教育,颇能学到东西的。工作范围是负责管理整个场地,售卖会馆的丛书以及一些行政的东西。半天下来并没有想象中繁琐的感觉,也就是管书记账比较需要用心罢了。
 |
(从左到右)《南海明珠天福宫》,《阮这世人》、《头路》、《波靖南溟》、《Guardian of the South Seas》 |
和今天的义工聊了一下,知道他们都是初为人父母的父母亲们,来这工作的原因不外有他:为孩子以后报名福建会馆属下的学校铺好康庄大道。这是因为学校在考虑学生入学资格的时候,会把父母为学校/会馆的付出贡献也考虑在内。因此,我看到很多小孩还五六岁就已经替会馆当义工的父母,还有特地请假,父亲母亲轮流请假做义工的例子。
可怜天下父母心啊。
突然觉得,如果换成是我,我会怎么做?我想,站在孩子的角度,应该是希望爸爸妈妈有多一点时间陪陪他们吧。。与其把时间累积成一张孩子们直通好学校的通行证,不如把时间还给孩子,多多陪陪他们,在他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,这才是一个好的投资吧,不是吗?孩子长大后,会记得爸爸妈妈送过他们去哪间学校多些,抑或是爸爸妈妈陪伴他们一起成长、玩耍、学习的种种片段多些?答案不言而喻。
也能我要说的有点离题,不过还是想和你分享。
ReplyDelete其实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事情,好像本来好好的事,只要是人来做,最后都会被扭曲。
我实习的学校是福建会馆的附属小学,从事教育的,非常明白,外界环境还有家长的努力才是学生向上向善的关键。所以也很支持和赞同老师帮忙当义工,让他们更加了解学校。出于对他们的感谢,让他们的孩子能够在入学时增加机会。
结果,这反而本末倒置了。
就像是本地希望更多的孩子关心社会有需要的人,所以规定每年要进行社区服务,结果孩子们只是在例行公事,并不一定明白背后的理由。
有时候我很羡慕你,羡慕慈济的组织。做好事行善里头,蕴含很多学问,并不是一昧真心,怀抱着好的意图,就能够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。很多时候,做好事需要一种睿智。
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悲智双运吧~
ReplyDelete现代的社会中有很多人质疑:当个好人,不是会被利用被欺骗被欺负吗?
或许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当个有智慧的好人,而不是对善良这个本质赋予负面的标签。